![]() 訊號源配置系統、方法及其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专利摘要:
一種訊號源配置系統、方法及其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該訊號源配置系統包含一電子計算裝置,其中該電子計算裝置包含一儲存單元及一處理器,且該儲存單元與該處理器彼此電性連接。該儲存單元儲存一空間之一平面資訊及該空間之一訊號強度資訊。該空間被界定為複數個子空間,該訊號強度資訊包含複數個訊號強度值,且各該訊號強度值對應至該等子空間其中之一。該處理器根據該平面資訊及該訊號強度資訊,決定一訊號源之一配置位置。 公开号:TW201322801A 申请号:TW100142149 申请日:2011-11-18 公开日:2013-06-01 发明作者:Shiann-Tsong Sheu;Ming-Tse Kao;Wen-Tsung Chang;Yi-Hsueh Tsai 申请人: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IPC主号:H04W16-00
专利说明:
訊號源配置系統、方法及其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訊號源配置系統、方法及其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更具體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根據空間相關資訊而決定訊號源之配置位置之訊號源配置系統、方法及其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隨著科技的進步,無線網路技術的應用及服務已朝向商用化的階段邁進,並漸漸地普及。然而,不論業者提供何種無線網路技術的服務,幾乎都存在著覆蓋率不足的問題,其原因在於提供無線服務的訊號源的訊號會因距離遙遠或被牆壁阻隔而衰竭。 解決前述問題的最直接方式便是配置更多的訊號源,但基於成本考量,訊號源的配置數目仍有所限制。此外,受限於環境的地理狀態(例如:室內空間的隔間方式),業者於佈建無線網路環境(亦即,於一空間中配置訊號源)時,往往僅能就滿足覆蓋率之要求及滿足連線穩定性之要求間擇一,作為其配置訊號源之評估標準。 至於決定訊號源之配置位置,業者往往沒有具體的決定方式;換言之,業者通常將訊號源任意地配置於空間內。如此一來,業者所佈建出來的無線網路環境具有如下之缺點:無法確保環境中任一點的訊號是否穩定(例如:容易發生斷線的情況)、無法明確地定位及環境中某些位置間所接收到的訊號強度差異過大。再者,為使空間中的無線網路連線穩定,業者需要多次的實地測試才能決定訊號源之配置位置,花費許多的人力和時間。 由上述說明可知,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仍亟需一種決定訊號源之配置位置之技術,其能以有效率地方式決定配置位置,同時能滿足覆蓋率及訊號穩定性之要求。 本發明之ㄧ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訊號源配置系統,且該訊號源配置系統包含一電子計算裝置。該電子計算裝置包含一儲存單元與一處理器,且二者彼此電性連接。該儲存單元儲存一空間之一平面資訊及該空間之一訊號強度資訊。該空間被界定為複數個子空間。該訊號強度資訊包含複數個訊號強度值,且各該訊號強度值對應至該等子空間其中之一。該處理器根據該平面資訊及該訊號強度資訊,決定一訊號源之一配置位置。 本發明之另ㄧ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訊號源配置方法,其係適用於一電子裝置。該訊號源配置方法包含下列步驟:(a)使該電子裝置接收一空間之一平面資訊;(b)使該電子裝置接收該空間之一訊號強度資訊,其中該空間被界定為複數個子空間,該訊號強度資訊包含複數個訊號強度值,各該子訊號強度值對應至該等子空間其中之一;及(c)使該電子裝置根據該平面資訊及該訊號強度資訊,決定一訊號源之一配置位置。 本發明之又ㄧ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內儲一程式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當一電子裝置載入該程式後,該電子裝置執行該程式所包含之複數個指令,該等指令能使該電子裝置完成前述之訊號源配置方法。 由上述說明可知,本發明所提供之訊號源配置系統、方法及其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會根據欲配置訊號源之空間之各種環境資訊(亦即,平面資訊及訊號強度資訊),決定最適合配置訊號源之處。因此,本發明能克服習知之訊號源配置方式所造成之空間內訊號不穩定及訊號強度差異過大等問題。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目的、技術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係以較佳實施例配合所附圖式進行詳細說明。 以下將透過實施例來解釋本發明所提供之訊號源配置系統、方法及其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然而,本發明的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須在如實施例所述之任何環境、應用或方式方能實施。因此,關於實施例之說明僅為闡釋本發明之目的,而非用以直接限制本發明。需説明者,以下實施例及圖式中,與本發明非直接相關之元件已省略而未繪示。 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為一訊號源配置系統1,其示意圖係描繪於第1A圖。訊號源配置系統1能於一具有邊界之空間(例如:一室內空間)決定一訊號源之一配置位置,而訊號源可為一基地台(base station)、一無線網路存取點(access point)、一微型基地台(femtocell)或任何能提供無線服務之裝置。 訊號源配置系統1包含一電子計算裝置11,而電子計算裝置11包含彼此電性連接之一儲存單元111及一處理器113。電子計算裝置11可為一伺服器、一桌上型電腦、一筆記型電腦或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輕易思及具有計算能力之裝置。儲存單元111可為記憶體、軟碟、硬碟、光碟、隨身碟、磁帶、資料庫或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輕易思及具有相同功能之儲存媒體。處理器113可為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熟知之各種處理器、中央處理裝置(central processing unit)、微處理器或其它處理裝置其中之任一種。 儲存單元111儲存此空間之一平面資訊111a及此空間之一訊號強度資訊111b。平面資訊111a係用以讓處理器113知悉空間中的哪些地方不具障礙物(例如:辦公桌、椅子等等)以及哪些地方具有障礙物,甚至進一步地讓處理器113知悉障礙物的種類及其空間資訊(例如:障礙物的高度)。於後續的處理過程中,處理器113便能根據平面資訊111a判斷空間中的哪些位置能配置訊號源及哪些位置不能配置訊號源,再挑選出適當的地方,作為訊號源之配置位置。本發明並未限制平面資訊111a之型態,只要能記錄空間中的哪些地方不具障礙物以及哪些地方具有障礙物即可。舉例而言,平面資訊111a可為如第1B圖所示之平面配置圖,或此空間內各擺設之相對座標資訊等。第1B圖中,黑色區塊代表空間中設有障礙物之處。 訊號強度資訊111b則用以讓處理器113知悉空間之各位置之訊號強度值。具體而言,空間被界定為複數個子空間,而此訊號強度資訊111b包含複數個訊號強度值,各個訊號強度值便對應至該等子空間其中之一。舉例而言,假設此空間為一辦公室空間,則不同的座位對應有不同的訊號強度值。須說明者,本發明亦未限制訊號強度資訊111b之型態,只要能記錄空間內之訊號強度值即可。本實施例係以第1C圖所繪示之訊號分布圖作為訊號強度資訊111b。詳言之,本實施例將訊號強度值區分為六個等級,分別為強、稍強、中、微弱、弱及無,第1C圖中之區域10a所對應之訊號強度值為「強」、區域10b所對應之訊號強度值為「稍強」、區域10c所對應之訊號強度值為「中」、區域10d所對應之訊號強度值為「微弱」、區域10e所對應之訊號強度值為「弱」及區域10f所對應之訊號強度值為「無」。 之後,處理器113便能根據平面資訊111a及訊號強度資訊111b,以各種不同的策略,決定一訊號源之一配置位置。舉例而言,處理器113所採用之策略可為:將訊號源之配置位置安排於空間中訊號最弱之處。當採取此策略時,平面資訊111a可先被界定為複數個可配置區域(例如:第1B圖之白色區域可被界定為複數個可配置區域),處理器113便自該等可配置區域中,選取相對應之訊號強度值最小者,作為訊號源之配置位置。再舉例而言,處理器113亦可根據平面資訊111a及訊號強度資訊111b,將訊號源之配置位置安排於空間中最需要穩定訊號之處。簡言之,處理器113能根據平面資訊111a及訊號強度資訊111b,配合不同的策略,決定訊號源之配置位置。 由上述說明可知,第一實施例之訊號源配置系統1於決定訊號源之配置位置時,參照了所儲存之平面資訊111a及訊號強度資訊111b,因此能避免習知之訊號源配置方式所造成之空間內訊號不穩定、訊號強度差異過大等問題。 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為一訊號源配置系統2,其示意圖係描繪於第2圖。訊號源配置系統2包含一電子計算裝置21及一訊號偵測器23。電子計算裝置21包含一儲存單元111、一處理器113及一接收器215,其中,處理器113電性連接至儲存單元111及接收器215。訊號源配置系統2適用於具有邊界之一空間,而儲存單元111則儲存此空間之一平面資訊111a及此空間之一訊號強度資訊111b。 第二實施例之訊號源配置系統2能執行第一實施例之訊號源配置系統1所能執行之運作,且訊號源配置系統2具有訊號源配置系統1所具有之功能。因此,以下僅詳述第二實施例之訊號源配置系統2與第一實施例之訊號源配置系統1之相異處。 訊號源配置系統2能決定多個訊號源之配置位置。首先,訊號源配置系統2可採用與訊號源配置系統1相同之方式,決定第一訊號源之第一配置位置。 於第一訊號源置被置放於第一配置位置後,訊號偵測器23會於空間中移動(例如:使用者手持訊號偵測器23於空間中移動,或訊號偵測器23自行地於空間中移動)。於移動過程中,訊號偵測器23會於不同的位置向第一訊號源發出一請求訊號,並接收第一訊號源所傳送的相對應的回應訊號。透過此種方式,訊號偵測器23便能獲得第一訊號源對空間所界定之複數個子空間所產生之訊號強度值。 針對每一個訊號強度值,訊號偵測器23會產生一相對應之第一訊號強度值。舉例而言,針對每一個訊號強度值,訊號偵測器23可產生完全相等之第一訊號強度值,或將之進行分級,再以分級的結果作為第一訊號強度值。因此,各第一訊號強度值亦可視為第一訊號源對該等子空間其中之一所產生之訊號強度值。之後,訊號偵測器23再傳送這些第一訊號強度值至接收器215,而接收器215則會接收訊號偵測器23所傳來之第一訊號強度值。 處理器113接著根據接收器215所接收之多個第一訊號強度值,更新訊號強度資訊111b所包含之訊號強度值。之後,處理器113便能根據平面資訊111a及更新後之訊號強度資訊111b,決定一第二訊號源之一第二配置位置。以下將以一具體範例,說明處理器113如何根據平面資訊111a及更新後之訊號強度資訊111b,決定第二訊號源之第二配置位置。但該具體範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之範圍。 平面資訊111a可先被界定為複數個可配置區域。針對各個可配置區域,訊號源配置系統2進行以下運作: (a)於第二訊號源被置放於該可配置區域後,偵測器23會於空間中移動。於移動過程中,訊號偵測器23會於不同的位置向第二訊號源發出一請求訊號,並接收第二訊號源所傳送的相對應的回應訊號。透過此種方式,訊號偵測器23便能獲得第二訊號源被置放於該可配置區域時,對空間所界定之複數個子空間所產生之訊號強度值。 (b)針對每一個訊號強度值,訊號偵測器23會產生一相對應的第二訊號強度值。舉例而言,針對每一個訊號強度值,訊號偵測器23可產生完全相等之第二訊號強度值,或將之進行分級,再以分級的結果作為第二訊號強度值。因此,各第二訊號強度值亦可視為第二訊號源被置放於該可配置區域時,該第二訊號源對該等子空間其中之一所產生之訊號強度值。訊號偵測器23再傳送這些第二訊號強度值至接收器215。 (c)接收器215則會接收訊號偵測器23所傳來的這些第二訊號強度值。處理器113再根據這些第二訊號強度值,暫時地更新訊號強度資訊111b所包含之該等訊號強度值。處理器113再計算更新後之該等訊號強度值中,小於一門檻值之一統計數目。此門檻值可視為對訊號強度的基本要求,若小於門檻值,表示訊號強度不符合基本要求。 針對各可配置區域完成前述(a)至(c)之運作後,處理器113便獲得多個統計數目。處理器113便選取這些統計數目最小者所對應之該可配置區域,作為第二訊號源之第二配置位置。換言之,處理器113係選取能對空間之訊號強度值改善最多者,作為第二配置位置。倘若此空間愈配置之訊號源數目大於二,則訊號源配置系統2便重複前述決定第二訊號源之第二配置位置之方式,來決定其他訊號源之配置位置。 須說明者,前述第一訊號源及第二訊號源之「第一」及「第二」僅用來表示第一訊號源及第二訊號源為不同的訊號源而已。類似的,前述第一配置位置及第二配置位置之「第一」及「第二」僅用來表示第一配置位置及第二配置位置為不同的配置位置而已。 另須說明者,本實施例之儲存單元111於初始階段便儲存著訊號強度資訊111b。然而,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訊號源配置系統2可透過訊號偵測器23蒐集複數個初始訊號強度值,再據以產生訊號強度資訊111b。舉例而言,偵測器23會先於空間中移動。於移動過程中,訊號偵測器23會於不同的位置向空間周圍之訊號源發出一請求訊號,並接收相對應的回應訊號。透過此種方式,訊號偵測器23便能獲得複數個初始訊號強度值。針對每一個初始訊號強度值,訊號偵測器23可產生完全相等之訊號強度值,或將之進行分級,再以分級的結果作為訊號強度值。之後,接收器215會自訊號偵測器23接收這些訊號強度值,處理器113再將之儲存於儲存單元111作為訊號強度資訊111b。 由上述說明可知,訊號源配置系統2之電子計算裝置21於決定多個訊號源之配置位置時,參照了所儲存之平面資訊111a及各階段更新後之訊號強度資訊111b,因此能避免習知之訊號源配置方式所造成之空間內訊號不穩定、訊號強度差異過大等問題。 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為一訊號源配置系統3,其示意圖係描繪於第3圖。訊號源配置系統3包含一電子計算裝置21、一訊號偵測器23及一機器車35。機器車35包含一動力控制裝置351、一障礙物感測裝置353及一資料傳輸裝置355。至於訊號源配置系統3所包含之電子計算機裝置21及訊號偵測器23,則分別與第二實施例之訊號源配置系統2所包含之電子計算機裝置21及訊號偵測器23相同。 第三實施例之訊號源配置系統3能執行第二實施例之訊號源配置系統2所能執行之運作,且訊號源配置系統3具有訊號源配置系統2所具有之功能。因此,以下僅詳述第三實施例之訊號源配置系統3與第二實施例之訊號源配置系統2之相異處。 於決定各訊號源之配置位置前,機器車35會於空間中移動並蒐集與空間配置有關之資料,使電子計算裝置21據以產生平面資訊111a。具體而言,動力控制裝置351能控制機器車35於空間中移動。障礙物感測裝置353則會於機器車35於空間移動時進行感測,藉此取得與空間配置有關之空間資料。資料傳輸裝置355再傳送感測到的空間資料至接收器215,而接收器215則會自資料傳輸裝置335接收空間資料。之後,處理器113便能藉由處理這些空間資料以獲得平面資訊111a,並將之儲存於儲存單元111。須說明者,本發明未限制處理器113如何根據蒐集到的空間資料來產生平面資訊111a。 於產生及儲存平面資訊111a後,訊號源配置系統3便能以與訊號源配置系統2相同之方式,決定多個訊號源之配置位置。 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為一訊號源配置系統4,其示意圖係描繪於第4圖。訊號源配置系統4包含一電子計算裝置21及一機器車47。訊號源配置系統4所包含之電子計算機裝置21與第二及第三實施例之訊號源配置系統2、3所包含之電子計算機裝置21相同。至於機器車47,則包含一動力控制裝置351、一障礙物感測裝置353、一資料傳輸裝置355及訊號偵測器23。 訊號源配置系統4與訊號源配置系統3之差異僅在於訊號偵測器23設置之處;具體而言,訊號源配置系統4之機器車47整合了訊號偵測器23。 除了前述差異外,第四實施例之訊號源配置系統4能執行第三實施例之訊號源配置系統3所能執行之運作,且訊號源配置系統4具有訊號源配置系統3所具有之功能,故不贅言。 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為一種訊號源配置方法,其流程圖係描繪於第5A及5B圖。此訊號源配置方法適用於一電子裝置,例如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實施例之訊號源配置系統1、2、3及4。當此電子裝置被放置於一具有邊界之空間(例如:一室內空間)時,此訊號源配置方法能決定至少一訊號源之一配置位置。 首先,此訊號源配置方法執行步驟S501,使此電子裝置接收此空間之一平面資訊。接著,執行步驟S503,使此電子裝置接收此空間之一訊號強度資訊。須說明者,此空間被界定為複數個子空間,此訊號強度資訊包含複數個訊號強度值,且各訊號強度值對應至該等子空間其中之一。此外,於其他實施態樣中,步驟S501及步驟S503之執行順序可加以對調,或是同時執行。 之後,此訊號源配置方法執行步驟S505,使此電子裝置根據平面資訊及訊號強度資訊,決定一第一訊號源之一第一配置位置。舉例而言,步驟S505可使電子裝置自平面資訊所界定之複數個可配置區域中,選取相對應之訊號強度值最小者,作為第一訊號源之第一配置位置。步驟S505亦可使電子裝置自平面資訊所界定之可配置區域中,選取最需要穩定訊號者,作為第一訊號源之第一配置位置。之後,第一訊號源便可被置於此第一配置位置。 倘若電子裝置包含一儲存單元,則訊號源配置方法更可執行步驟S507以使電子裝置儲存平面資訊,以及執行步驟S509以使電子裝置儲存訊號強度資訊。須說明者,本發明未限制步驟S507及步驟S509之執行順序,只要步驟S507於步驟S501後執行且步驟S509於步驟S503後執行即可。 訊號源配置方法接著執行步驟S511,判斷是否已決定了預設數目個訊號源之配置位置。若訊號源配置方法已決定了預設數目個訊號源之配置位置,則執行步驟S513以結束此訊號源配置方法。若步驟S511之判斷結果為否,則在第一訊號源被置於第一配置後,訊號源配置方法執行步驟S515,使電子裝置接收複數個第一訊號強度值,其中各第一訊號強度值為第一訊號源對該等子空間其中之一所產生之訊號強度值。於步驟S517,訊號源配置方法使電子裝置根據這些第一訊號強度值更新訊號強度資訊所包含之該等訊號強度值。之後,執行步驟S519,使電子裝置根據平面資訊及更新後之訊號強度資訊,決定下一個訊號源之配置位置。假設前一輪係決定第一訊號源之第一配置位置,則此時步驟S519便會決定第二訊號源之第二配置位置。 具體而言,訊號源配置方法可採用第5B圖所繪示之流程圖來完成步驟S519。如前所述,平面資訊界定了多個可配置區域。訊號源配置方法執行步驟S551使電子裝置先選取一尚未被評估之可配置區域。接著,於步驟S553中,訊號源配置方法使電子裝置接收複數個訊號強度值,各該訊號強度資訊為下一個訊號源被置放於該可配置區域時,該下一個訊號源對該等子空間其中之一所產生之訊號強度值。之後,訊號源配置方法執行步驟S555,使電子裝置根據步驟S553所接收之訊號強度值,暫時地更新訊號強度資訊所包含之該等訊號強度值。於步驟S557中,使電子裝置計算更新後之該等訊號強度值中,小於一門檻值之一統計數目。 於步驟S559,使電子裝置判斷是否仍有未被評估之可配置區域。若是,則重複執行步驟S551至S557;若否,則執行步驟S561。於步驟S561中,訊號源配置方法使電子裝置選取所有統計數目最小者所對應之可配置區域,作為下一個訊號源之配置位置。 倘若電子裝置包含一訊號偵測器,則訊號源配置方法更可於步驟S503前執行一偵測步驟以獲得訊號強度資訊所包含之該等訊號強度值。此外,訊號源配置方法亦可於步驟S553前執行另一偵測步驟以獲得用以進行評估之訊號強度值。 再者,倘若電子裝置包含一機器車,則訊號源配置方法可於步驟S503前執行一感測步驟及一處理步驟。該感測步驟係使電子裝置於該空間移動時進行感測,藉此取得複數個空間資料。該處理步驟係使該電子裝置藉由處理該等空間資料以獲得該平面資訊。 除了上述步驟外,第五實施例之耗電量測方法亦能執行第一至第四實施例所描述之所有操作及功能,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直接暸解第五實施例如何基於第一至第四實施例以執行該等操作及功能,故不贅言。 由上述說明可知,第五實施例之訊號源配置方法於決定訊號源之配置位置時,參照了空間的平面資訊及訊號強度資訊,因此能避免習知之訊號源配置方式所造成之空間內訊號不穩定、訊號強度差異過大等問題。 第五實施例所描述之訊號源配置方法可由一程式來加以實現,該程式儲存於一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當一電子裝置載入該程式後,會執行該程式所包含之複數個指令,以使電子裝置執行第五實施例所描述之所有步驟。前述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可為一般電子設備,例如唯讀記憶體(read only memory,ROM)、快閃記憶體、軟碟、硬碟、光碟、隨身碟、磁帶及可由網路存取之資料庫或熟習此項技藝者所習知且具有相同功能之任何其它儲存媒體中。 上述之實施例僅用來例舉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以及闡釋本發明之技術特徵,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保護範疇。任何熟悉此技術者可輕易完成之改變或均等性之安排均屬於本發明所主張之範圍,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以申請專利範圍為準。 1...訊號源配置系統 11...電子計算裝置 111...儲存單元 111a...平面資訊 111b...訊號強度資訊 113...處理器 10a...區域 10b...區域 10c...區域 10d...區域 10e...區域 10f...區域 2...訊號源配置系統 21...電子計算裝置 215...接收器 23...訊號偵測器 3...訊號源配置系統 35...機器車 351...動力控制裝置 353...障礙物感測裝置 355...資料傳輸裝置 4...訊號源配置系統 47...機器車 第1A圖係描繪第一實施例之訊號源配置系統1之示意圖; 第1B圖係描繪第一實施例之平面資訊之示意圖; 第1C圖係描繪第一實施例之訊號分布圖; 第2圖係描繪第二實施例之訊號源配置系統2之示意圖; 第3圖係描繪第三實施例之訊號源配置系統3之示意圖; 第4圖係描繪第四實施例之訊號源配置系統4之示意圖;及 第5A及5B圖係描繪本發明之訊號源配置方法之流程示意圖。
权利要求:
Claims (21) [1] 一種訊號源配置系統,包含: 一電子計算裝置,包含: 一儲存單元,儲存一空間之一平面資訊及該空間之一訊號強度資訊,該空間被界定為複數個子空間,該訊號強度資訊包含複數個訊號強度值,各該訊號強度值對應至該等子空間其中之一;以及 一處理器,電性連接至該儲存單元,且根據該平面資訊及該訊號強度資訊,決定一第一訊號源之一第一配置位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訊號源配置系統,其中該平面資訊界定複數個可配置區域,該處理器係自該等可配置區域中,選取相對應之訊號強度值最小者,作為該第一配置位置。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訊號源配置系統,其中該第一訊號源被置放於該第一配置位置,該電子計算裝置更包含: 一接收器,接收複數個第一訊號強度值,各該第一訊號強度值為該第一訊號源對該等子空間其中之一所產生之訊號強度值; 其中,該處理器更根據該等第一訊號強度值更新該訊號強度資訊所包含之該等訊號強度值,該處理器更根據該平面資訊及更新後之該訊號強度資訊,決定一第二訊號源之一第二配置位置。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訊號源配置系統,其中該平面資訊界定複數個可配置區域,針對各該可配置區域,該接收器更接收複數個第二訊號強度值,各該第二訊號強度資訊為一第二訊號源被置放於該可配置區域時,該第二訊號源對該等子空間其中之一所產生之訊號強度值,且該處理器更執行下列運作: 根據該等第二訊號強度值,暫時地更新該訊號強度資訊所包含之該等訊號強度值, 計算更新後之該等訊號強度值中,小於一門檻值之一統計數目, 其中,該處理器更選取該等統計數目最小者所對應之該 可配置區域,作為該第二配置位置。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訊號源配置系統,其中該第一訊號源為一基地台(base station)、一無線網路存取點(access point)及一微型基地台(femtocell)其中之一。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訊號源配置系統,更包含: 至少一訊號偵測器,於該空間中偵測該等訊號強度值。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訊號源配置系統,更包含: 一機器車,包含: 一動力控制裝置,控制該機器車於該空間移動; 一障礙物感測裝置,於該機器車於該空間移動時進行感測,藉此取得複數個空間資料;以及 一資料傳輸裝置,傳送該等空間資料; 其中,該電子計算裝置更包含一接收器,該接收器電性連接至該處理器且自該資料傳輸裝置接收該等空間資料,該處理器更藉由處理該等空間資料以獲得該平面資訊。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訊號源配置系統,其中該機器車更包含: 至少一訊號偵測器,於該空間中偵測該等訊號強度值; 其中,該資料傳輸裝置更傳送該等訊號強度值,該接收器更自該資料傳輸裝置接收該等訊號強度值。 [9] 一種訊號源配置方法,適用於一電子裝置,該訊號源配置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a)使該電子裝置接收一空間之一平面資訊; (b)使該電子裝置接收該空間之一訊號強度資訊,其中該訊號強度資訊包含複數個訊號強度值,該空間被界定為複數個子空間,各該訊號強度值對應至該等子空間其中之一;以及 (c)使該電子裝置根據該平面資訊及該訊號強度資訊,決定一第一訊號源之一第一配置位置。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訊號源配置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 使該電子裝置儲存該平面資訊;以及 使該電子裝置 儲存該訊號強度資訊。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訊號源配置方法,其中該平面資訊界定複數個可配置區域,該步驟(c)係使該電子裝置自該等可配置區域中,選取相對應之訊號強度值最小者,作為該第一配置位置。 [12] 如請求項9所述之訊號源配置方法,其中該第一訊號源被置放於該第一配置位置,該訊號源配置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 (d)使該電子裝置接收複數個第一訊號強度值,各該第一訊號強度值為該第一訊號源對該等子空間其中之一所產生之訊號強度值; (e)使該電子裝置根據該等第一訊號強度值更新該訊號強度資訊所包含之該等訊號強度值;以及 (f)使該電子裝置根據該平面資訊及更新後之該訊號強度資訊,決定一第二訊號源之一第二配置位置。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訊號源配置方法,其中該平面資訊界定複數個可配置區域,該步驟(f)包含下列步驟: (f1)對各該可配置區域,使該電子裝置執行下列步驟: 接收複數個第二訊號強度值,各該第二訊號強度資訊為一第二訊號源被置放於該可配置區域時,該第二訊號源對該等子空間其中之一所產生之訊號強度值; 根據該等第二訊號強度值,暫時地更新該訊號強度資訊所包含之該等訊號強度值;以及 計算更新後之該等訊號強度值中,小於一門檻值之一統計數目;以及 (f2) 使該電子裝置選取該等統計數目最小者所對應之該可配置區域,作為該第二配置位置。 [14] 如請求項9所述之訊號源配置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 使該電子裝置於該空間中偵測該等訊號強度值。 [15] 如請求項9所述之訊號源配置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 使該電子裝置於該空間移動時進行感測,藉此取得複數個空間資料;以及 使該電子裝置藉由處理該等空間資料以獲得該平面資訊。 [16] 一種內儲一程式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當一電子裝置載入該程式後,該電子裝置執行該程式所包含之複數個指令,該等指令包含: 指令A,使該電子裝置接收一空間之一平面資訊,其中該空間被界定為複數個子空間; 指令B,使該電子裝置 接收該空間之一訊號強度資訊,其中該訊號強度資訊包含複數個訊號強度值,各該訊號強度值對應至該等子空間其中之一;以及 指令C,使該電子裝置根據該平面資訊及該訊號強度資訊,決定一第一訊號源之一第一配置位置。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其中該等指令更包含: 指令D,使該電子裝置儲存該平面資訊;以及 指令E,使該電子裝置 儲存該訊號強度資訊。 [18] 如請求項16所述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其中該平面資訊界定複數個可配置區域,該指令C係使該電子裝置自該等可配置區域中,選取相對應之訊號強度值最小者,作為該第一配置位置。 [19] 如請求項16所述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其中該第一訊號源被置放於該第一配置位置,該等指令更包含: 指令D,使該電子裝置接收複數個第一訊號強度值,各該第一訊號強度值為該第一訊號源對該等子空間其中之一所產生之訊號強度值; 指令E,使該電子裝置根據該等第一訊號強度值更新該訊號強度資訊所包含之該等訊號強度值;以及 指令F,使該電子裝置根據該平面資訊及更新後之該訊號強度資訊,決定一第二訊號源之一第二配置位置。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其中該平面資訊界定複數個可配置區域,該指令F包含下列指令: 指令F1,對各該可配置區域,使該電子裝置執行下列步驟: 接收複數個第二訊號強度值,各該第二訊號強度資訊為一第二訊號源被置放於該可配置區域時,該第二訊號源對該等子空間其中之一所產生之訊號強度值; 根據該等第二訊號強度值,暫時地更新該訊號強度資訊所包含之該等訊號強度值;以及 計算更新後之該等訊號強度值中,小於一門檻值之一統計數目;以及 指令F2,使該電子裝置選取該等統計數目最小者所對應之該 可配置區域,作為該第二配置位置。 [21] 如請求項16所述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其中該等指令更包含: 指令D,使該電子裝置於該空間中偵測該等訊號強度值。如請求項16所述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其中該等指令更包含: 指令D,使該電子裝置於該空間移動時進行感測,藉此取得複數個空間資料;以及 指令E,使該電子裝置藉由處理該等空間資料以獲得該平面資訊。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Kannan et al.2015|Energy efficient distributed cluster head scheduling scheme for two tier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KR101599178B1|2016-03-02|네트워크 내의 이웃하는 액세스 포인트의 검출 KR100785794B1|2007-12-13|위치 인식을 위한 노드, 이를 이용한 클러스터 형성 방법및 위치 인식 방법 Li et al.2005|Navigation protocols in sensor networks US20160021544A1|2016-01-21|Infrastructure for location discovery US8520647B2|2013-08-27|Wireless client position estimating system and method KR101795993B1|2017-11-08|블루투스 저 에너지 스캔을 통한 모션 검출 US9491639B2|2016-11-08|Wireless network site survey systems and methods EP3066491B1|2021-05-19|Detecting incorrectly placed access points US10360335B2|2019-07-23|Distributed sensor network for measuring and optimizing wireless networks CN102196556A|2011-09-21|一种wifi网络的ap的位置、覆盖半径确定系统及方法 Li et al.2018|Fast indoor localization for exhibition venues with calibrating heterogeneous mobile devices US20190268721A1|2019-08-29|Producing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locations and mobility of devices Gudi et al.2018|Fog robotics for efficient, fluent and robust human-robot interaction TWI531266B|2016-04-21|訊號源配置系統、方法及其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Szczytowski et al.2010|Asample: Adaptive spatial sampling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O2015062088A1|2015-05-07|一种定位终端位置的方法和设备 KR101472690B1|2014-12-15|복수의 그룹들로 분할된 무선 센서 네트워크를 복구하기 위한 릴레이 노드, 및 릴레이 노드의 동작 방법 JP2010141805A|2010-06-24|代表ノード配置方法および端末ノード JP4784747B2|2011-10-05|電波干渉回避方法、無線端末、電波干渉回避プログラム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101780144B1|2017-09-19|사물인터넷 기반 무선 센서 네트워크의 라우팅 및 부하 균등화 방법 KR101901359B1|2018-09-21|이동 노드를 이용한 수동적 위치 추적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9041093A|2018-12-18|一种盲信号源功率位置联合估计方法及系统 EP3240322A1|2017-11-01|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network deployment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8882165A|2018-11-23|一种导航方法和装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TWI531266B|2016-04-21| US20130130732A1|2013-05-23|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MXPA01006905A|2000-07-10|2003-08-20|Scoreboard Inc|COLECCION Y ANALISIS DE PROPAGACION DE SEnAL EN UN SISTEMA INALAMBRICO.| US7116980B2|2003-12-18|2006-10-03|Crown Castle International Corp.|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ement of radio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coverage over wide geographic areas| US20120252467A1|2011-03-30|2012-10-04|Fujitsu Limited|Method and System for Planning, Designing, and Evaluating Wireless Networks|CN107454605A|2016-05-30|2017-12-08|富士通株式会社|用于无线网络部署的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法律状态: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TW100142149A|TWI531266B|2011-11-18|2011-11-18|訊號源配置系統、方法及其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TW100142149A| TWI531266B|2011-11-18|2011-11-18|訊號源配置系統、方法及其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US13/312,266| US20130130732A1|2011-11-18|2011-12-06|Signal source deployment system,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tangible machine-readable medium thereof|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